2020年的武漢讓一代人銘記,向世界發出戰勝困難的最強音并最終取得勝利。
9月5日,武漢再次發聲,八家商協會在這里共同發出自律抱團應對原片飆漲的聲音。
會議由武漢玻璃行業協會舉辦,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防火玻璃委員會、合肥市玻璃商會、河南節能玻璃協會、湖南省玻璃行業協會、陜西玻璃深加工分會、寧夏玻璃行業協會、洛陽玻璃行業協會等商協會代表出席,創造了玻璃行業商協會抱團的記錄。
會議為期半天,原片飆漲的應對、辦會的經驗交流、建立全國性商會倡議。關于會議的內容可以留意官方的信息,這里更多是對本次會議的背后作一些剖析。
原片飆漲深加工行業爆發
2020年8月12日,原片企業創造了半天之內相繼發布漲價通知數量的記錄,這也拉開了自5月底6月初原片逐漸恢復市場價格的“價格上調”向“暴漲”的轉變,原片價格一天一漲,白玻連漲四天累計160元/噸,10天時間成本增加超過50%,8月底突破2000元/噸等讓人咋舌的瘋狂,沒有足夠市場分析能力與庫存能力的深加工企業始料不及,陷入剛接單未排產成本即上漲、做一單虧一單、價格無法向下游傳導等亂象。
隨著原片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了深加工與原片的矛盾。
2020年8月18日合肥市玻璃商會召開了緊急會議,通過了《合肥市玻璃商會通過向有關部門提起調查申請函的決議》,就“原片廠家的成本上漲”“原片廠家的質量是否上升”“原片廠家的集體漲價是否構成壟斷”“漲價是否符合當前國家倡導的六保六穩方針政策”等四個方面首度喊話原片企業。
各地方協會相繼召開深加工會議,向原片企業喊話,倡導行業自律,組織會員企業展開自救。
8月3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深入報道了原片漲價對深加工企業影響的處境與應對。
8月,《產業協同、共融共生、行穩致遠——致深加工企業及上下游產業的倡議書》加蓋了山東、合肥、陜西、河南、湖南、浙江等地商協會公章刷屏朋友圈,多地商協會首次聯名共同發聲,喊話上游原片企業維持價格穩定,同時呼吁下游理解價格傳導的難處。
接受現實反省自我
本次武漢玻璃行業協會組織的全國部分省市玻璃行業聯誼會上,合肥市玻璃商會再度發聲,卻紅光會長在發言中指出,從今年4月底至今,玻璃原片價格從約1200元/噸升到2300多元每噸,一路飆升,整體平均漲幅超過55%,給廣大玻璃深加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使得深加工企業非常艱難。
截止目前,盡管各地強烈反響,甚至以不同方式向國家有關部門反饋相關情況,但并沒有阻止原片持續上漲的腳步,8月12日行業預測的2400元/噸正在逐步接近。是否,8月份一系列的反對聲音可以認定為徒勞?
過程不重要,結果很殘酷。
原片暴漲不可阻擋,接受現實成了大多企業努力反對后的無奈共識,所幸,本次全國玻璃商協會聯誼會的重大收獲之一莫過于各商協會的自我反省與行業自律倡導。
合肥市玻璃行業商會會長卻紅光直言,玻璃深加工生產企業長期存在的“低價競標”、“無預付”、“墊資生產”、“年度合同”等頑疾令許多企業面臨生死考驗,大幅度降低了玻璃深加工生產企業抗風險能力,嚴重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
武漢玻璃行業協會副會長況秋華認為,當前價格要向下游傳導,玻璃的價格起不來并不是市場的需求量低,也不只是原片原因所致,加工廠多,原片廠少,漲不起來。
寧夏玻璃行業協會會長賈芳莉以湖北發到寧夏的玻璃價格為例,價格過低,低價競爭實質就是行業自律的問題,行業不規范的歷史根深蒂固,合同不規范,一味低價競爭,為生存而生存等問題長期存在,不利于企業應對原材料成本的風險。
本次原片的漲價應該兩看,在對深加工行業造成重創的同時,恰好又是一次真正的洗牌,逼迫深加工企業規范和淘汰長期不合理的企業。
河南節能玻璃協會會長羅圣克認為,盡管不能阻止原片價格的上漲,但全國玻璃協會應該在這個時候發聲,表達行業的訴求。多輪大幅度的漲價,危機也有機會,企業要反思過去,增強自律。羅圣克透露,為了幫助會員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河南節能玻璃協會聘請了專業的法律顧問,長年為會員企業提供勞工,報送,合同,糾紛等指導,規范合同與經營。本次原片上調影響到訂單合同的,所涉及法律問題的,深加工會員企業在合同調整方面根據法律顧問的指導意見執行得好,極大地降低了原片漲價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湖南省玻璃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新良介紹,她所經營三湘玻璃公司,為應對原片暴漲訂單按當天價格定價,同時已減少接單,花更多時間抓內部管理,合同的管理,法律顧問培訓。她認為,疫情與原片上漲給深加工企業上了很好的一課,調整提升自我,明年春天會是個好季節。
合肥市玻璃商會會長卻紅光呼吁各會員單位在做到自救、自律的同時,也做好應對措施,他呼吁深加工企業要客觀的看待原片漲價,主動調整應對,不借原片漲價之勢哄抬玻璃成品價格。加強行業的自律,不能因原片漲價而降低成品質量,降低服務標準。會員單位將原片漲價情況的相關信息傳遞給下游客戶,逐步上調產品價格,減輕成本壓力??刂朴唵蔚慕Y算方式,不墊資,不欠款,不收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超過3個月拒收,預防資金風險??刂坪玫脑瑤齑?,掌握主動權,采取低庫存高運轉的經營模式。理性分析上游原片企業庫存和貿易商庫存與出貨狀態,貿易商急需出庫,是降價的開始。信息共享,對下游失信的客戶,共同抵制,拒絕接單。做好各地方區域的指導價,按指導價進行簽單。
自律的成本
本次會議,普遍認為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加工行業的競爭力是根本。即使沒有本次原片的飆漲事件,行業不自律,低價競標,缺乏交流,早應梳理的市場主要矛盾,推崇有一定能力的加工廠,玻璃漲價只是外因,自律才能自救,團結才能發展,聯合才能壯大。
相比多個商協會代表發言的溫和,陜西玻璃深加工分會張春生秘書長的會議講話要強勢一些,在他看來,并不反對漲價,疫情期間原片價格跌至谷底,應該回到市場正常價格水平。但是,深加工企業需要給原片企業傳達信息,可以協同推動漲價,甚至可以一步到位,當前持續上漲單次幅度相比原片整體水平而言并不算高,由此引起的每次漲的金額無法成為說服下游傳導價格的理由。
張春生秘書長認為,疫情會改變世界經濟結構,最近兩三年,行業從業門檻越來越低,惡性競爭越來越普遍,湖北是全國玻璃價格最低之一的市場,但武漢是座光榮的城市,應繼承紅樓精神,上下游唇齒相依的行業,相互離不開,溫水煮青蛙的漲價方式傷害的是深加工行業。
關于自律,每家企業情況不一樣,實力不一樣,生存法則,弱肉強食,只能做低價。自律規范的成本過高,短期內解決很難。
張春生呼吁,需要通過更多平臺發聲,希望下游理解深加工難處,倒逼下游客戶理解與付款是首要的,必須敢于發聲。對于上游,如果深加工企業不團結,每家企業資金實力不一樣,很容易被擊破。團結,上游還可能愿意對話,但行業長期以來都是一盤散沙。
原片廠的漲價是個契機,溫水煮青蛙式的漲價方式讓今年成為深加工行業正式洗牌的一年,加工行業的利潤不足以支撐行業的風險,或有三成深加工企業遭淘汰,未來,玻璃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合肥市玻璃商會執行會長王永光直言,疫情,復工復產,玻璃原片短期內漲價速度過快,在玻璃價格傳導上,原片傳導給了深加工,由于無序漲價,到了深加工環節無法向下游客戶傳導,形成了價格的堰塞湖,換言之,價格傳導到深加工企業后無法再傳導下去,14萬家深加工企業的聲音原片企業不能不聽。王永光呼吁原片廠家應與深加工企業達成共識,雙方在產業鏈上形成機制,強勢地向下游疏通價格堰塞湖,共榮共生而不是維持對立。
全國性玻璃商協會組織籌建
武漢玻璃行業協會會長李松柏寄望本次會議可以共商協會辦會經驗,共商漲價的思路,開啟新的征程,作為機構有責任有義務為行業的發展發聲,會長秘書長在行業的榜樣作用,希望通過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對接,作出呼吁,希望從原片企業漲價的方式、頻率、優化等方面考慮深加工企業的處境。
本次會議來自各地的八個玻璃商協會在武漢集結,為深加工企業發聲,呼吁企業抱團自律的同時,還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與會的代表達成初步共識,成立全國玻璃商協會組織,武漢玻璃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陳圣波就發起“全國玻璃行業協會總會”做說明并宣讀倡議書,組織將履行構建投資融資平臺、構建生產采購平臺、構建專技培訓平臺、構建信息交流平臺、構建行業宣傳平臺等六個方面服務廣大企業。
會議的背后
時至今日,去追究原片持續上漲的原因,去分析原片漲價對深加工企業的影響,去炮轟一些協會不作為等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既定的事實,這幾乎是不可阻擋的上漲大勢。同樣的,短時間內要解決深加工行業的有關自律、自身規范、抗風險能力等問題行業成本同樣不可能做到,遠水救不了近火。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原片與深加工相互撕殺又相互依賴,團結一致的原片企業在傳導價格這個問題上把深加工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是事實上,從產業鏈的角度,這是一次雙輸的博弈,因為生態鏈的價格傳導在深加工這個環節堵塞了,無法向下游傳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要沒有了下游的輸血,原片領域也并非不可戰勝,如果有一天有協會帶領會員主動停產,這個行業將變成什么樣?
也許,會議、公告、文章等最后極有可能是徒勞的,但深加工企業、商協會仍然應該堅持發聲,呼吁與原片企業展開對話,合理傳導價格,維護產業繁榮。同時,向下游源源不斷傳遞信息,通過不同渠道、方式取得下游的理解與認同,尋求合理的價格調整方式,攙扶互助,共生共贏。
當然,如果經歷疫情和原片風暴的深加工企業能生存下來,那就真的到了自律與自省的時候了。